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《古卞国探考》——卞氏春秋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泽13358739387
    2017-08-05 07:43:10    来源:洪钟   转载

    施耐庵和卞氏家族有着怎样的渊源,武松的原型又会是谁?他们曾经大义凛然抗击外来侵略,也曾经背井离乡为国戍边,立不朽功勋。敬请收看四集文化纪录片,《古卞国探考》第三集之卞氏春秋。

    卞氏春秋


            这里是浙江湖州的菱湖镇,以出产上等蚕丝闻名于世,而有所谓湖丝独盛于归安,行销遍天下之说,正是对菱湖丝绸真实的写照,而当年胜西长卿的家人为了躲避朱元璋的追捕,不得不落难他乡,其中的一支就来到了这个富庶的江南古镇,其中有一个叫卞斌的人,成为了湖州菱湖卞氏的代表人物。

             李惠民   民俗专家: 他为官告老还乡回来以后,看到我们这个地方,虽然有些大户人家,他们自己家里面办私塾,还有书院,但是还有很多贫寒子弟没有钱读书,所以他就办龙湖书院,要多少钱大家捐款。还有一个叫王宗仁的,他也是告老还乡的,他有一个私家花园,那么卞斌就跟他商量,我这个龙湖书院就在你旁边,你这个私家花园是不是开放让我们这些学子,可以在这边休息一下,那王宗仁说行,我送给你。可惜龙湖书院,并没有风光几年,就在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乱中停办了,卞斌也随后故去,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,教育兴国的重要。后人又在龙湖书院的基础上开办了菱湖书院,书院越办越好,影响越来越大,终于成为浙江三大书院之一,影响深远,延续至今。

             李惠民    民俗专家: 那么寒门子弟,就有读书的门道了,渠道了,教育就更加兴旺发达了。这个龙湖书院在科举制度取消后就变成西式学堂,以后发展发展,就成为菱湖实验小学,实验小学被评为浙江省百年名校。其实,朱元璋如此迁怒于卞氏,还和另一个卞氏族人有关,他就是卞元亨,一个令朱元璋都头疼的传奇人物。这里是一个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,江苏省盐城市便仓的枯枝牡丹园。院内这个跃马提枪、英俊威武的将军,就是卞元亨。

            当年卞元亨的祖父,卞侪随手栽下的两株牡丹,历经800年后,巳经繁衍成今天闻名遐迩的枯枝牡丹园。古典小说《镜花缘》中,就曾描写过便仓枯枝牡丹的来历。在便仓普通的村民家中,至今还收藏着两只卞元亨练武功使用过的石锁,石锁上赫然地刻有卞元亨的字号元字,两只石锁的重量达663斤,而在石锁的两侧,仅仅只有两个简单的抠手。

            丁日旭    施耐庵纪念馆馆长: 据史料记载,他臂力过人,武功高強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力大无穷的勇士,还是《水浒传》里武松的原型。相传盐城便仓,曾经出现过虎患,卞元亨艺高人胆大,曾经一脚踢死过猛虎,而他的表兄,就是《水浒传》作者施耐庵,他在描写武松打虎一段时,由于缺少生活体验,自然写不下去,想到卞元亨曾经打死过老虎,就立刻向他请教。

            丁日旭    施耐庵纪念馆馆长: 施耐庵先生知道了卞元亨打虎的情节以后,他就把卞元亨打虎,嫁接到《水浒传》里边武松的身上,使武松打虎的情节更加真实感人。卞元亨打虎这一节,在古盐城县志里面有记载。卞元亨曾经是张士诚的兵马大元帅,因为张士诚骄横跋扈,于是辞去了官职。朱元璋想请卞元亨出山,却又被他严词拒绝,恼羞成怒的朱元璋,将他发配到了辽东充军,而他的家人,有的被发配到了边疆,有的为了躲避灾难,纷纷外逃。这里是邳州市的卞湖村,在村后的田野上,一座颇有气势的墓葬尤其引人注目,长眠于此的就是卞元亨的女儿卞纤莲,为了躲避官兵的追赶,她带着五哥卞苹的孩子卞迁秋逃到了这里。

            荣勤   卞元亨后代: 我们八姑祖带着她的侄子就继续往西逃跑,后来一直逃到了我们这个江苏邳州的花园寺,现在改名叫卞家湖了。当时我们这个地方是一片荒地,蓬草很多,人烟稀少,官兵一般不到,所以就在这里隐居下来了。

              从只身一人隐姓埋名,到今天的邳州卞湖村,卞元亨的后代在这片荒凉陌生的土地上,顽强地生存了下来,几百年过去了,今天邳州卞氏,重新走出了卞家湖,巳经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。直到朱元璋死后,卞元亨才又回到了枯枝牡丹园,而他的亲人和孩子,却早巳天各一方,看到牡丹还在,卞元亨不禁潸然泪下,吟出了如下诗句:自是枯枝存劲节,依依为恋故人来。卞元亨孤独地,从辽东回到了盐城便仓,但他一定不会想到,在他曾经发配戍边的辽东,子孙们又一次崛起,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明朝世袭武将。

            闫海    辽宁营口市博物馆副研究员: 据这个盐城卞氏家谱记载,说是在元末有一个著名农民起义军将领叫卞元亨,他是当时张士诚手下的大将,后来因为跟朱元璋爭夺天下失败了,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,把卞元亨作为叛逆,就发配到辽东来。也是在明洪武年间,据盐城族谱介绍,卞元亨的后代,后来就成为盖州卞氏的祖先,一直繁衍到清代,也提到了卞三元。

             纵观千百年来卞氏名人,其中以行伍出身的不在少数,但像辽宁的盖州卞氏,居然世代连续出现8位卞氏将军,实属罕见,他们世袭盖州卫指挥使,威震中外,死后安葬的地方,被称之为八大将军坟。

            佰德    辽宁卞氏后人: 我身后是咱们祖先八大将军坟遗址,上世纪四十年代祖坟不幸被盗掘,所以咱们子孙后代,到八大将军坟看过之后,准备要恢复。在八大将军之后,最著名的当属卞元亨的后代,清朝的卞三元,他是名副其实的将门世家,但他的传奇并非依靠世袭武将而能得来,公元1639年,皇太极开科取士,卞三元与其父卞为凤,双双名列榜首,以清朝首批举人的身份入仕,官至贵州巡抚云贵总督,成为清朝威名远震的一代名臣。

            闫海    辽宁营口市博物馆副研究员: 在清朝顺治到康熙这一段时间,以卞三元为核心吧,卞氏家族有史可查的做官的有近20人,这些人全部都是文官,就是到了清朝康熙时期,整个卞氏家族基本完成了卞世祥所制定的家庭发展规划,即由武入文,从明代的军武世家,成功转型为书香门第,巳经完全融入了清代士大夫的阶层,这是卞氏家族发展大概的一个脉络情况。

            这里是诗仙李白的故里,四川江油市,青山环绕,风光旖旎,李白青少年时期,就居住于此,还留下了描写江油的诗句,万里舒霜台,一条江练横,蜀道难难于上青天,当李白发出这样感慨的时候,清朝康熙年间,来自湖北湖南的许多百姓,拖家帶口长途跋渉,行走在连李白都畏惧的蜀道上,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只有一个:四川,这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川。

             湖广填川究竟起于何时,根据专家考证,大致时间包括元代,明代和清代,原因主要是战爭和灾难导致四川人口剧减,皇帝下令从其他地方加以补充。

            永贵   江油卞氏后人: 当时听长辈说始迁祖自湖北至涪陵,坐船到重庆,再步行至江油,路途漫长达数月,栉风沐雨,风歺露宿,十分艰苦,途中许多人死于非命,据说迁徙人口是清朝军队押送过来的,四川当时人口稀少,来填川是解决粮食生产问题,粮食是社会的命根子。我们先祖到了江油就开荒种地。我们查了一些历史资料,大概填川仅清代,就历时100年左右,迁徙总人口达100万,而在这支悲壮的大军中,就有来自湖北麻城的卞氏三兄弟。

             这里是江油含增镇,乾元山下的卞家坪,河的对岸,就是因地震而闻名的北川,当年填川的卞氏三兄弟的一个留在了这里。在这片茂密的竹林里,几位江油卞氏祖先,长眠于此,其中一块墓碑上,清楚地写着,祖籍湖北麻城县人。虽然几百年过去了,然而这里的卞氏后人,依然深深怀念着他们的故乡,那片未曾去过却永远难忘的故土。

            永贵    江油卞氏后人: 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,有一个望乡台,每逢清明、春节大家就向湖北老家方向祭祀烧香,以示怀念故乡。

            有这么一个地方,沿着扬州市甘泉路向东来到广陵路,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里,坐落着曾经盛极一时的卞宝第府,1996年一把大火,将卞宝第府付之一炬,我们只能从断壁残垣间,遐想着这座江南名宅往日的辉煌。

            赵立昌    古建筑专家: 卞宝第府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,原有房屋四路并列,建筑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,最深的从南到北有7进,东路是花园,中路西路是居住部分。在清代的卞氏名人中,卞宝第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,40岁时,卞宝第就巳升任,福建巡抚,可谓气血方刚,他为官清正,颇有抱负。

             武黎嵩    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: 卞宝第特别重视闽浙海防,以及对台湾的关系,他专门有一本书叫《闽侨求宣录》,就是记载福建和台湾的风土人情,留给后人学习参考,进行治理。卞宝第在福建任职期间,对外坚持民族气节,正气凜然,支持抗击英夷侵略,对内不畏权势,革除积弊,光复船政,这样的督抚在晚清所见不多,难能可贵。

             世传    扬州卞氏后人: 忠孝是卞氏的传统价值理念,几千年不衰,这是卞氏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。尊祖守仁要代代相传。卞氏扬州分支始迁祖卞伦在南宋末迁至此定居,至今巳有800年历史,历代子孙中有作为者不胜枚举,出了很多进士高官,竭诚为国为民,卞宝第是代表人物,是我们卞氏家族的光荣和骄傲。而另一位清代名人,则当属清末从连云港海州区走出来的武状元卞庚,今天在著名的精勤书院旧址,精勤小学西南角矗立着的就是武状元卞庚的白玉雕像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,卞庚率领部属积极作战,身先士卒,英勇杀敌,因为护驾有功,升职一品护卫。而到辛亥革命时期,思想进步的卞庚,又和孙中山积极联络,多次约见革命党人予以帮助,从而在辛亥革命历史上,留下了光辉一笔。

            光威    连云港卞氏联谊会会长: 卞庚曾在广东任过高职,史书评价他是地方第一清官,是第二个关天培(清朝抗英侵略英雄),美誉传遍全国。

            当我们再次来到古卞国遗址,看着那依稀尚存的古卞国遗存,我们仿佛进行了一次时空穿越,和古卞国,和卞明王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心灵对话。历史的车轮回溯到4200年前,古卞国的国君,卞明王何曾会想到,泗水河畔的一个部落,会成为天下卞氏的共同始源,他也一定不曾想到4000多年来,卞氏从泗水起步,竟然天南海北,代代传承,落地生根,开花结果,枝繁叶茂,出现英雄无数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